一部表面上很精彩的科幻片 — 《流浪地球2》观后感
剧透慎点
这是一部表面看上去很棒的电影。电影各种特效拉满,从视觉到听觉,在amc 的高端放映厅里还能感受到陨石撞击地面的震动冲击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剧情也很丰富,有国际会议演讲的大场面,有惊险刺激的太空航行和战斗,也有细腻的个人亲情、友情、师徒情的纠葛,且这些场面互相穿插,节奏时急时缓,控制得当,没有明显长时间过于缓和无聊的片段,也没有长时间过度紧张激烈的片段。
但是看完之后,表面的冲击在我心里褪去之后,感觉什么也没留下,我的心立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没有什么真正打动我、让我认同的地方吧。
主旋律
这部片子毕竟是国产片,很多主旋律的内容不知道是主动或被动得被插入剧情之中。例如表现中国比西方更加人道,更有长远规划,突出西方的短视,自私自利,不团结,只顾眼前利益。然而现实呢,最近这一百年的历史,谁更人道不言自明。各种多边协议虽然执行的不完美,但还是起到一定作用,各国也都有付出,例如核武控制的系列协议。而那些目标宏大的长远计划则多缺乏可行性而烂尾收场。
责任
电影中有很多强调责任的场景。例如当一些国家的首脑面对汹涌的民意而不想执行流浪地球计划,周站出来,说我们要负起责任,让人类文明延续。例如对于国际分工,周的属下常常抱怨说不公平,为什么中国付出多,其他国家付出少。周则回应说要讲责任,他们要负起人类兴亡的责任。
责任是什么呢?责任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付出。但是国际层面,国家交往的过程中,领导人承诺国际责任,对他们个人而言确实挣足了道德上的脸面,但最终那些责任都会成为人民的负担。人民具体到每个个体是否真的愿意担负那些责任呢?大部分普通百姓都只是想过完自己的一生,人类文明能否延续对他们来说真的有意义吗?反正人类早晚都会灭亡。文明的延续更多是精英的追求,因为他们的低级欲望都已经满足,所以开始追求更加宏大的东西。
另一个和责任相关的场景是最后要引爆核弹炸毁月球拯救地球,只能人去引爆,且有去无回。在招募志愿者时,中国的队长主动要求50岁以上的出列去执行任务。为什么要50岁以上的人呢?也许是中国文化中年长者自己觉得比年轻人地位更高,所以要担负更多责任。也许是觉得老年人剩下时间不多了,能发挥的作用少了,所以应该在关键时刻被当作炮灰牺牲。
对于个人而言,一般大家确实会认为强者、社会地位高的人要担负更多责任,关键时刻做更多牺牲,例如泰坦尼克号让妇女和孩子先上救生艇。但在西方文化里强者一般指的是能力强的人,或者贵族,或者钱多的人,或者男性,不会觉得老人就是地位高或者强者。
在有些文化里国家层面对外国承担过多责任,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对待个人则多是打着保护弱者的口号,但结果都是让弱者成为炮灰保护强者,延续所谓的文明。在另一些文化里,国家层面经常对外国不付责任,显得自私自利,但是却尽可能尊重国家内部每个个体的权利,不会逼迫他们当炮灰。我是个相对主义者,不会评价哪种文化是好,哪种是坏,但我个人更喜欢后者。
50岁去送死的另一个层面,是道德裹挟。队长要50岁以上的队员都出列去送死,就是对所有中老年人的道德裹挟。你如果不去,就会受到潜在的集体压力,或者心理自责。这种道德裹挟其实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例如美国要平衡白人和有色人种的地位,所以要白人尽可能谦让自己的利益。但是白人内部其实也分阶级,有些族裔的白人自然很有钱、地位高,历史上占了有色人种很多便宜。但也有些白人族裔,从一开始移民来美国时就是奴隶地位,虽然可能比黑奴地位高一些。但他们整体上在美国几百年里地位一直很低。高级白人做出的谦让利益的决定,最后裹挟着他们也一起谦让。回到电影,那个队长之所以愿意牺牲,因为他地位高,过往成就多,荣誉多,受到大家尊重多,自然更加愿意为大家牺牲。但是50岁以上不只有这样的人吧,也有很多非常平凡,经常被人忽略,不怎么被别人尊重的人吧,用道德裹挟让这些人为别人牺牲真的合适吗?
我觉得在为集体牺牲这个事情上,最好还是采用自愿原则,让最愿意为别人牺牲的人做出牺牲,这样他们也能尽力把集体的事业做好。如果实在没人,那就只能抽签了。因为有用没用不是几个简单的指标比如年龄可以确定的,老人都去送死了,留下来一堆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这个团队在未来真的能取得更多成绩吗?
团结
电影中有很多推崇团结的场景。例如各国自私自利、不愿意奉献自己的核弹去炸地球,周就号召大家要团结。仿佛那些自私自利的国家是不道德的,道德方式应该是每个个体努力团结,为集体出力。但是真正的团结应该基于公平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让每个个体都自愿为共同利益付出。没有制度保障而是靠道德绑架出来的团结只会沦为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因为强者拥有更多分蛋糕的能力,不论他们给这块蛋糕贡献了多少。
人类中心主义
电影中反复强调的是,没有人类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延续人类文明。周最后坚称“我们的人” 一定能成功,所以坚决要按下启动地球发动机的按钮,即使可能导致地球直接毁灭。虽然“我们的人”可能是多次暗示的来自未来的助力,但是,是什么信念支持他相信这一点呢?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必须延续的偏执吧。这其实是现代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物。理性主义把人与自然区分开来,把自然作为客观对象研究开发,相对的就突出了人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具体可以去一些哲学史的书。然而人类真的有这么重要么?人类的延续、人类文明的延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人类只是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物种之一,每次环境变化都会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消灭很多旧物种,也让很多新物种诞生。从某些评判标准,人类之前地球的统治者是恐龙,似乎没有发展出什么高级的文明,现在的统治者是人类,发展出了高级的文明,但是文明程度始终受到人类自身基因的限制。那么如果再遭遇一次环境巨变,人类灭绝之后,会不会产生一种新的物种,能发展出比人类更高级的文明呢?
文明
延续人类的文明是整部电影的主线,甚至是刘慈欣所有小说的主线,最后计算机Moss 也说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话:“人类对过去、现在、未来存在偏执,所以要延续人类文明,就必须毁灭人类。” 那文明是什么呢?首先文明是一种社会形态。那具体是什么样的形态呢?根据电影和刘的其他作品,似乎在刘笔下,文明只是人类的科技水平、物质生活以及也许还包括文化生活。而面对太阳氦闪这样的灾难,以及执行流浪地球计划,人类只能放弃自己的自由,团结一致,为了延续这所谓的文明而像工蚁一样工作生活。而流浪地球计划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计划,因为一个计划越是复杂、长远而宏大,可以导致失败的因素就越多,失败的概率就越高。尤其是像流浪地球这样跨越千年和复杂的宇宙环境,运送整个地球的计划。
付出这么多代价,承担这么高的风险,只为了延续物质、科技、文化这些社会形态,真的值得吗?
那什么样的文明才是值得人类付出高昂代价追求的呢? 我觉得是自由的社会。纯粹的自由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完全没有约束,当然可能导致社会崩坏、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也不是值得大家追求的社会形态。真正可贵的值得追求的自由的社会,应该是一套完备的制度,使得在这套制度下,人类以最少的约束和规则,维持社会不崩坏且良性发展同时让每个人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自由,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个性行为上的。也就是说,为了克服灾难而放弃自由这件事情本身就意味着文明的断绝。人类从此成为没有自由、只为生存的行尸走肉,也许一开始还会有反抗,但是经历一千年这样的生活后,人类或许从基因上就会彻底演化成没有自由的行尸走肉。这样的生存真的有意义吗?
电影中,在延续文明这条路上人类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人类内部的。Moss 的“人类对过去、现在、未来存在偏执影响延续人类文明” 的观点可以解读为人类的不团结、自私、互相猜疑会妨碍延续人类文明。而电影给出的答案似乎是 一些圣人般的纯粹的冲动和情感。从“圣人”周 最后 “勇气引领人类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讲,到Moss 暗示图的对女儿无私的爱,以及纯粹希望女儿能够有完整一生的情感是影响Moss 毁灭人类的x 变量,都表明了这一点。但小说常常过于理想化,历史上单独的圣人很少能拯救或者改变一个大的集体,例如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没能改变北宋,岳飞也没能帮南宋收复失地,于谦虽然危急时刻保住了大明江山,但是对明朝的体制却没有什么真正的改变。
圣人要想对社会产生影响,需要依靠身边的一整个体系。孔子的理念依靠着他教导出的儒家门徒深深影响了中国,虽然我不想评价儒家的功过。华盛顿敢于做两届总统就不再连任,是因为他身边有麦迪逊、杰斐逊、汉密尔顿等一批立宪先贤,虽然他们的理念有很大差异,但在维持宪法权威和联邦体制上却是有共识的,正是这些共识,使得美国的体制能延续下来。
所以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延续文明的,不是某个独立的圣人,而是一套被大家认可的体系和共识。
大刘的局限
其实从包括电影和其他小说中可以看出,大刘对于文明的认识,以及人类如何克服自身局限的认识,更多的来源于他的生长环境。他60年代出身北京,受到工科教育,之后在国有电厂当工程师。文明就是科技和物质,圣人拯救人类这些思想,想必都是来源于那个追求共产主义、大力发展工业、每个人都只是螺丝钉、充满领袖崇拜的时代氛围。无论小说的背景设定脑洞多么大,多么有创意,刘都无法摆脱自身经历给他造成的“思想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