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22

中西方哲学史随想

“学习一种哲学,不了解它在哲学史里的位置,是无法彻底理解的。因为一种哲学常常是对之前学问的引申或者批判,所以要了解其背景。” — 冯友兰 最近听了两本书,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感觉都很有意思,写篇文章记录书中精彩内容和我自己的随想。 西方哲学 古希腊时期 希腊早期哲学研究的主要是科学向的问题,例如宇宙论,原子论,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等 一些来到希腊做生意的商人,因为口才好,开始教授辩论和表达方法,同时也研究哲学,被称为贤者派。他们否认道德的意义,认为人应该自私,认为人的道德是由习俗决定的,所以不同地区的道德不同。 基于对贤者派的批判,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这些人专注研究有关道德的哲学。他们研究的更多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相关的哲学,想要寻找绝对的道德真善美。 之前的学派因为古希腊的强盛,所以更关注宏大的问题,例如宇宙原理,如何构造好的社会,人在社会中应该有何追求。但后来随着希腊的衰弱,人们开始更关注自身的问题,例如个人如何寻求快乐。所以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派,例如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还有一个怀疑论学派,他们大都继承了古希腊不同学派的思想,包括原子论、柏拉图等。但他们关注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转而更加个人快乐的追求,发展出了一些新的理论。 古罗马时期 普罗提斯结合了基督教和古希腊的柏拉图还有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影响了奥古斯都,使得基督教被统治阶级接受。 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认为宗教就是荒谬,然而越是荒谬越是容易让人相信。而哲学是理智,他觉得要用荒谬决定理智。 中世纪 当时穆斯林兴起,很多古希腊著作是先又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由穆斯林学者进行解读,然后再翻译成拉丁文,所以基督教学者研究的古希腊哲学实际上是穆斯林学者解读后的东西。当时穆斯林有两大学术中心,一个在西班牙,一个在巴格达。 人们更多的是结合古希腊哲学和神学进行研究,论述什么是上帝,信仰上帝的合理性。同时也研究其他哲学问题,例如共相问题,实在论和唯名论。 唯名论的提出把形而上学和基于经验的哲学研究区分了开来,从而使得科学可以和形而上哲学分开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原版希腊文的古希腊哲学,而非古罗马哲学里提到的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被翻译成各个民族的语言。同时活字印刷的出现,也使得出版更加容易,圣经等著作也被更多翻译成各国各民族语言,也产生了更多用别的语言写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