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影评

平凡人的因缘 --- 观后感

  《前度人生》两个儿时亲密伙伴因为一方要移民而只能分开,但一直心里惦记着对方,“藕断丝连” 的故事。 非常贴近现实的作品,没有轰轰烈烈的跨越国界和大洋阻隔而一定要在一起的爱情,只有基于现实和自身追求而做的取舍和平衡,但是心里依然保留着那丝惦记和牵挂,抑或是不舍。这就是所谓的因缘吧。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有些人只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在某个时间点有一段共同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有快乐,有爱,可能还有痛苦和恨,然后又因为各种原因而断了联系。另一些人则会让你一直有所惦念,虽然远隔万里但依旧以各种形式保持着联系。 这部电影也很好得诠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因缘,男女主在儿童期,青春期,成熟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交往片段突出了因缘的感觉,虽然在这些交往中没有过于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是这正是普通人的交往方式吧,平淡、自制、但又温情脉脉,一切强烈复杂的情感都蕴藏在克制的举动和言语下。这部电影把这些东西通过简单的台词表现得玲离尽致。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对女主说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 我喜欢你,因为你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当时不选择出国,不去追求你的理想,那你也就不是我喜欢的那个人了” 这就是因缘吧。 看完之后回想,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出国,只是一直呆在老家,对这些或许不会有什么体会。因为出国,因为身处人员流动性巨大的环境,才深刻体会到因缘这个词的含义。

一部表面上很精彩的科幻片 — 《流浪地球2》观后感

  剧透慎点 这是一部表面看上去很棒的电影。电影各种特效拉满,从视觉到听觉,在amc 的高端放映厅里还能感受到陨石撞击地面的震动冲击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剧情也很丰富,有国际会议演讲的大场面,有惊险刺激的太空航行和战斗,也有细腻的个人亲情、友情、师徒情的纠葛,且这些场面互相穿插,节奏时急时缓,控制得当,没有明显长时间过于缓和无聊的片段,也没有长时间过度紧张激烈的片段。 但是看完之后,表面的冲击在我心里褪去之后,感觉什么也没留下,我的心立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没有什么真正打动我、让我认同的地方吧。 主旋律 这部片子毕竟是国产片,很多主旋律的内容不知道是主动或被动得被插入剧情之中。例如表现中国比西方更加人道,更有长远规划,突出西方的短视,自私自利,不团结,只顾眼前利益。然而现实呢,最近这一百年的历史,谁更人道不言自明。各种多边协议虽然执行的不完美,但还是起到一定作用,各国也都有付出,例如核武控制的系列协议。而那些目标宏大的长远计划则多缺乏可行性而烂尾收场。 责任 电影中有很多强调责任的场景。例如当一些国家的首脑面对汹涌的民意而不想执行流浪地球计划,周站出来,说我们要负起责任,让人类文明延续。例如对于国际分工,周的属下常常抱怨说不公平,为什么中国付出多,其他国家付出少。周则回应说要讲责任,他们要负起人类兴亡的责任。 责任是什么呢?责任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付出。但是国际层面,国家交往的过程中,领导人承诺国际责任,对他们个人而言确实挣足了道德上的脸面,但最终那些责任都会成为人民的负担。人民具体到每个个体是否真的愿意担负那些责任呢?大部分普通百姓都只是想过完自己的一生,人类文明能否延续对他们来说真的有意义吗?反正人类早晚都会灭亡。文明的延续更多是精英的追求,因为他们的低级欲望都已经满足,所以开始追求更加宏大的东西。 另一个和责任相关的场景是最后要引爆核弹炸毁月球拯救地球,只能人去引爆,且有去无回。在招募志愿者时,中国的队长主动要求50岁以上的出列去执行任务。为什么要50岁以上的人呢?也许是中国文化中年长者自己觉得比年轻人地位更高,所以要担负更多责任。也许是觉得老年人剩下时间不多了,能发挥的作用少了,所以应该在关键时刻被当作炮灰牺牲。 对于个人而言,一般大家确实会认为强者、社会地位高的人要担负更多责任,关键时刻做更多牺牲,例如泰坦尼克号让妇女

一场通过给予爱,完成的自我救赎 ---- The Whale 观影感受

  去年年底一些经历的触动,让我决定今年多看些电影,多记录点观影感受。 这部电影是一个朋友推荐的文艺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Whale_(2022_film) 主人公是一个因为同性恋而离开妻子女儿的200公斤站都站不起来的父亲,女儿则是叛逆、很有才华和自己的思想但不被学校认可的“I hate everyone”的高中生。故事很简单,主要是父亲想要接近女儿,修复和女儿的关系,于是付钱让女儿陪他,还帮女儿做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情感冲突。 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是:故事和人物很“普通”很“正常”。但配合剧情的节奏和其他人物的参与,以及一些艺术表现手法,让整部影片充满了情感的感染力。 人物虽然看着很有特点,胖子、同性恋、叛逆少女,但是他们的情感却都在人之常情之内,无论是阳光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这样普通的父女情感冲突过程却救赎了4个人,父、女、一个不相信一个人能够拯救另一个人的女护工、一个离家出走对宗教的意义有所怀疑却依然想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的“传教士”男青年。 救赎的关键词其实很俗套,“真实” 和 “爱”,但是在电影的表现下却很能打动人。真实和爱体现在电影的很多方面: 比如传教士小哥对传教的救赎作用的局限性的反思和纠结,以及依旧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的真诚的心; 比如女儿虽然号称hate everyone,却录下了传教士小哥对自己离家出走的真实原因吐露,并且把录音寄给了传教士小哥的父母,帮助小哥得到父母的谅解并决定结束流浪生活回归家庭; 再比如父亲逐渐敢于将自己过度肥胖的形象展示给别人,包括送批萨的快递,他在网上作为教师远程授课的学生们,即使这样会遭遇别人异样的眼神和disgusting 的评价,甚至女儿也说他disgusting,还把他肥胖的照片贴到网上。但是即使遇到这些残酷的真实,即使因此自甘堕落,自我摧残,父亲依然爱着女儿,想要靠近女儿,想要把财产全部给予女儿,补偿女儿,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女儿独特才华和文学评论的真诚欣赏。最终在奄奄一息之下,他要求女儿朗诵女儿自己写的让这个父亲引以为豪的作文,并且在女儿的朗诵下强行不依靠任何拐杖让自己过度肥胖的身体站起来,一步步走向站在充满阳光的门口的女儿,身形显得格外高大,也打动了女儿,和电影一开始一段失败的站起来的尝试形成前后呼应和鲜明对比,电影就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