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来回摇摆的案例----- 《讲谈社日本史》笔记 & 思考

 

这套书有很多册,中国只挑选引进了其中几册

王权的诞生:弥生时代至古坟时代

弥生时代 相当于中国战国到三国时代,再之前还有一册,但是过于原始,材料不可靠,所以没有引进

战国时期中国十分动荡,很多人逃去日本,外加沿海贸易发达,也有很多人去日本做生意,于是把水稻带去了日本,日本学会种植水稻后逐步形成聚落,一个聚落外部一圈有两层壕沟,社会形成阶层,因为种植水稻需要协调人力,需要经验丰富的人传授技术,所以高阶的人能指挥低阶的人做苦力活。古代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所以人口太多时相比打仗抢夺资源,开辟荒地是更加好的应对方式,低阶层的人会被派去开辟荒地。青铜器的引入使得日本开始有祭祀,进一步连接各个聚落,形成城市群。之后统治者依靠对外打仗凝聚内部力量,因为打仗需要调集人力物力,统治者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在靠近朝鲜半岛的九州形成倭国这样的早期国家,倭国就是遥远的国家的意思。汉武帝时开疆辟土,在朝鲜半岛设立一些管理机构和势力,有些倒了,但是有些一直存在,倭国和这些在朝鲜半岛的汉朝政权建立联系,进贡,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势力。东汉末年,汉朝大乱,九州的倭国失去了和汉朝的联系,于是内部发生了内乱,然后产生了位于奈良的新政权。新政权引入道教,并且进行了一些改变,形成本土宗教,进一步在日本扩大统治力和影响力,同时垄断从中国的铁器进口,甚至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一些机构,对其形成一定控制。奈良的政权依赖的是三国时期的公孙氏,后来依赖魏国,因为魏国需要盟友对抗吴国。

从大王到天皇

古坟时代,大概是西晋到南北朝,倭国逐步强大,很多高级古坟墓建立。倭国大王,也称也马台倭国,也马台也是大和的意思,受到朝鲜影响很多,因为很多技术物资都是经过朝鲜进入日本。他们为了获得地位请求当时南朝宋的册封,但是南朝宋给了朝鲜的几个国家册封大将军,对他们之册封将军,没有大。导致他们不满,于是进一步改革。倭国大王通过改革逐渐增强权力,削弱其他部落藩王的力量,主要几个方法,一个是控制朝鲜物资进入日本的通道,这样其他藩王只能依赖他们获取物资。一个是藩王继承权内乱中扶植支持自己的势力。一个是把人口按照职业分类记录。一个是在各个藩王管辖地设置直接收税地,相当于打入藩王管辖地的钉子。之后进入另一个时代,和隋朝交好,在交流中发现自己文字使用的鄙陋,比如天子在中国是至高无上的,在日本只是很普通的神之子的意思。于是进一步引入隋朝的各种制度,包括儒家体系,和官僚制度,向地方派遣中央官员进行管理,册封地方藩王以展示权威,逐步完成中央集权。期间也有争夺权力的事件,但是有的很儿戏,比如某个皇子把一个权臣一家杀光了,就搬倒了权臣。由于权力斗争,所以有很多女性国王,因为当继承顺位不确定时,女性常常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最后唐朝贞观时期,某个人胜出,并且自封天皇,且把很多代之前都封为天皇,突出自己神圣性,权威性,血统上的合法性。和中国不同,中国强调的是有德者居之。

律令国家的转变

奈良时代,因为唐朝的强大,且派兵和新罗联合攻打日本,所以日本学习唐朝的律令制,就是刑法和行政制度,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建立军队抵抗唐朝和新罗联军的入侵。还包括唐朝的公田制和租庸调。还有建立土地区域分级划分,这样更加方便管理。取得一定成效,天皇成功迁都,体现权力。但是这些制度很难维持,因为税负重,百姓容易逃脱,都逃到地方豪族底下为他们打工,因为这样只用交一份税。这些豪族就不断壮大,形成封建制的基础。而且律令复杂,一直更改就更加繁琐。而且随着安史之乱,唐朝衰弱,日本不需要再维持防卫军队,保障律令制的基础没了。天皇也着手改革日本政治,脱离唐制。主要是用格式取代律令,就是一些临时性的政策条文。还有创新一些宗教仪式凝聚人心,还有征服同化日本边缘区域的民族。一些学者认为律令制在日本无法持久而在中国能够持续2000年 区别在于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同。日本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对家庭伦理都不太在意,比如天皇继承长幼无序,乱伦情况很多,日本人无法形成稳定家庭。所以没有律令实施的土壤

武士的成长与院政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衰弱,日本不再需要军队,于是裁军。但是地方盗贼崛起,很多盗贼都是地方豪族,不愿意交税,就偷盗国家的税收。地方上很多官职衰弱,权力全部集中到一些特殊官职,他们拉拢一批豪族,打压另一批豪族。天皇征讨北边虾夷人 ,得到很多俘虏,本着以德服人的理念,天皇让下面人给那些俘虏粮食和生产工具,并且分发到各地安置。后来发现虾夷人善于武艺,就利用他们打击盗贼,虽然后来虾夷人逐渐被同化,但是战斗技术流传下来,形成武士阶层。在一次次上层包括天皇,太上皇,外戚的权力斗争中,都要用到武士,于是武士阶层逐步获得重视而崛起。

源赖朝与幕府初创

源赖朝祖上是天皇分支,他早年随着父亲被流放,但是流放地是武士发源地和容易叛乱的地方,给他崛起制造了基础。源赖朝 能够崛起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不能选出最优秀的继承人,但是古代稳定最重要。其次是公平赏罚,礼贤下士。第三是在天皇周围安插了很多眼线,情报做的好。他建立了很多制度,比如派人去地方保卫安全,顺便收取保护费,建立当地官僚制度。当时日本土地兼并严重,所以保护费主要是保护的大地主。其次建立自己的核心圈,就是御xxx人,他们原来是贵族身边的侍从,源赖朝把他们扩展为不仅限于近侍,主要充当将军幕僚。

但是源赖朝死得早,天皇想攻打他的幕府夺回权力,关键时刻他的妻子北条氏站出来稳定人心,抵抗天皇,幕府的权力才稳固下来,北条家也成为幕府实际掌权人,代代相传。而且不断和将军联姻。北条家通过建立制度 和协商体系 稳固权力。同时根据具体实践设置了很多法条,不断传递下去。

太平记的时代

从镰仓幕府到室町幕府, 南宋末年,蒙古攻打过几次日本,但是都被台风阻挡了。但是也引起日本警觉,位于东边的幕府以增加防备为由触手伸到天皇管理的西边,向西边派官员收税,引起西边民众的不满。同时很多武士也跃跃欲试想要推翻现在的幕府建功立业。同时由于台风挫败蒙古军队,台风是天照大神掌管,天皇是天照的后裔,所以天皇权威在民间上升。后醍醐天皇就趁机想夺回权力。他提拔底层读书人家族做官,同时结交寺庙,因为寺庙有很多田地需要人守卫,所以寺庙有很多武装力量。尝试了两次要推翻镰仓幕府,但是都被幕府眼线发现并且挫败。最后是联合镰仓手下足利氏成功推翻镰仓幕府。但是推翻后,后醍醐天皇想要把世袭官职改成任命制,还不赏赐帮他上位的武士尤其是足利氏,想要剥夺足利氏的幕府权力,引起不满,于是足利氏再次造反,后醍醐天皇携带三神器逃跑,形成南北朝。足利氏搬到天皇附近方便监视天皇,形成室町幕府。但是后醍醐天皇英年早逝,于是南北朝形成僵局。第三代足利将军足利义满统一了南北朝,因为南北朝对立影响了足利家族内部团结。足利义满推出一些列政策强化统治。比如统一税收规范,强化对寺庙的控制,派官员渗透南朝的控制区,对南朝进行管控。室町幕府在足利义满下空前强大。1392 南北朝结束。

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

三个人物,织田信长 开启了统一大业,设立目标,丰城秀吉完成统一,德川家康建立了稳定制度。

室町幕府并没有建立稳定的统治制度,他们派去各地管理的武士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变成了当地诸侯大名。在某一次全国性大动乱后,日本开始流行起下克上。大名反叛幕府,大名的家臣反叛大名,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织田信长立志结束战国时代。首先辅佐室町幕府的新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次在将军府附近建造城市 通商增加收入,顺便监视将军和天皇。由于积极的海外通商积累了大量财富,日本是当时主要白银输出国之一,织田信长得以购买很多枪炮,从而对其他大名形成压倒性军事优势。但是他的理想可能是建立像明朝那样中央集权国家,并不接受将军或者幕府将军的册封,而且过于残暴穷兵黩武,于是本能寺之变被刺杀。取代他的是丰城秀吉。丰城秀吉接受的天皇的册封,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丈量全国土地,收缴平民的兵器,把平民按照职业分类管理等等,他完成全国统一后,进一步派兵攻打朝鲜和明朝,主要意图是首先消耗武士的势力,方便统一后管理。其次建立全球向日本的朝贡体系,但是这么做过于消耗国力,不得人心。丰城秀吉死后,五大老取消了攻打明朝的计划,德川家康就是五大老之一,他一步步清除异己,最后成为了幕府新的将军,完成了最后的统一。这段历史展现了 全球贸易促进日本统一的历程。

天下泰平

丰臣秀吉之所以被推翻,是因为大名的势力过于强大。江户幕府前几任将军治理出了盛世,发展出了很多富裕的城市,当时中国也是康雍乾盛世。德川家康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政策

  1. 限制各个大名建造和翻修城堡。城堡是大名培养自己武装势力的地方。德川限制大名的辖地只能有一座城堡,且不归大名私人所有,有新的大名来还是用那座城堡。这样既防止大名培养扩展自己的势力,也保护大名,帮助他们防范自己手下建立城堡。
  2. 另外很有很多规定限制大名权力
  3. 把大名分门别类对待,和自己关系近的,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封在自己附近重要地区,关系不好的派到偏远地区
  4. 封国。和西方通商也导致传教士进入日本传播基督教,动摇天皇作为神的后代的信仰和权威体系,也发生了很多动乱,所以之允许某个地方和西方通商,其他地方封国
  5. 和朝鲜搞好关系
  6. 向底层百姓普及法律,鼓励文化普及,这样百姓就能用法律解决纠纷,甚至鼓励百姓状告官员,使得民间纠纷处理得更加平和。
  7. 设立法律约束天皇

这样江户幕府就通过建立稳定制度使得社会稳定

但是过于僵化的社会管理体系也造成很多问题,比如有一次饥荒,底层官员处理不力,导致饥荒扩大,形成大灾难。和中国的情况类似。当然由于之前的普法教育,民众的反抗也在法律范围内和平示威。

开国与幕末变革

一般史学家认为日本开国是因为过于贫穷落后,被美国打开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可能是当时统治者为了蛊惑人心,制造的谎言。江户幕府在经历前几大名励精图治后,社会承平日久,将军开始腐化,乱花钱。国内工商业发达,比如棉纺织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机器,冲击传统农业,使得贫富差距增大。日本之所以没有发展出工业革命,反而是因为日本对农民税收太低。相比之下,英国税收高,所有有钱建立强有力的海军,倾销英国产品到海外,扩大市场。同时朝廷没钱养武士,很多底层武士生存艰难。后来在看到鸦片战争中强大的清朝面对西方不堪一击,幕府害怕被轻易推翻,只能开国,但是开国后外国便宜的产品进入,对本国生产者造成更大冲击,社会反而更加动荡,很多底层武士就把怨恨发泄在幕府头上,认为幕府封国,所以要尊奉天皇诛灭幕府。

维新的构想与开展

维新一开始始于萨摩藩,因为距离幕府远,不受待见,也被管得少,有很大自由度,于是吸收了西方思想,把日本的问题归结为幕府守旧封国,要求推翻幕府,把权力还给天皇。幕府打不过萨摩藩,只能派兵攻打天皇,萨摩藩派兵保护天皇,双方就打起来了,萨摩藩学习西方学得好,很多现在军事技术和训练作战方式,幕府军队还有很多倒戈的,幕府就失败了。明治维新开始后,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破旧,要去除妨碍改革的武士阶层,但是很难,一开始比较激进得削藩,那时各个大名以为之后还会把权力还给他们,所以没有反对,后来发现不会还了,就反对,造成很多动荡。包括大名把军队送给中央,但是中央没钱养,军队就骚乱。后来只能缓步削弱武士阶层,逐步切断他们的收入来源,缩减武士编制,禁止武士带刀,招收平民士兵取代武士等等。虽然表面上完成了改革,但实质武士阶层仍然隐形保留下来,依然是社会上层。还有其他一些学习西方的改革举措就不提了。


思考

日本的社会发展轨迹就是典型的地方自治和中央集权之间来回摇摆找到最后平衡的过程。一开始只是一个个小部落,由于水稻的传入开始发展壮大形成社会和阶层。然后一些地区由于天时地利人和而相对别的地区形成优势,然后统一,然后用法制逐步消解地方势力,形成中央集权。但是集权过猛,行政效率降低明显,然后就是国家又一次趋向分裂,地方势力重新整合崛起,国家再次陷入混乱,然后又有某个地区或者组织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超越其他地区,重新完成统一,再次用新的法制逐步瓦解地方势力,这样左右摇摆,最后达到某种中央和地方的平衡。而中央集权的程度和能力又和经济发展水平、和外界交流多少 相关。

中国和日本发展轨迹的不同,源自文化(家庭观念强弱)、幅员、种族构成(虾夷人的武士阶层)等等

在中央和地方的摇摆上,日本和美国的不同源自 底层社会的架构方式 (领主制 vs 民主制)以及上层阶级的文化程度和意识形态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Does Free Consciousness exist ?

View and Buil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like a Software

Software Architecture Books Summary And Highlights -- Part 1 Goal, Introduction And Index